关闭菜单
新闻新闻
  • 港聞
  • 中國
  • 国际的
  • 財經
  • 地產
  • 健康
  • 娛樂
  • 生活
What's Hot

美國FCC擬以國安為由 撤銷香港電訊在美營運授權 網頁已禁登入 股價曾挫6%

16 10 月, 2025

上海地鐵|男子臥軌自殺獲救失手臂 自稱頭暈跌入索償百萬

16 10 月, 2025

李施嬅《再見愛人5》淚眼質問車崇健 直指復合會再次受傷 網民感不值:怎麽跟他在一起8年

16 10 月, 2025
Facebook X (Twitter) Instagram
新闻新闻
  • 港聞
  • 中國
  • 国际的
  • 財經
  • 地產
  • 健康
  • 娛樂
  • 生活
新闻新闻
  • Home
  • Buy Now
Home » 高燒不退勿輕視!恐屬4類致命疾病徵兆 伴隨5大症狀速求醫
健康

高燒不退勿輕視!恐屬4類致命疾病徵兆 伴隨5大症狀速求醫

新闻中心由 新闻中心16 10 月, 20251 分钟阅读
LinkedIn Twitter Facebook 电子邮件 Telegram WhatsApp 复制链接
高燒不退勿輕視!恐屬4類致命疾病徵兆 伴隨5大症狀速求醫

發燒未必僅由感冒引起!有醫生指出,持續高燒可能潛藏4大致命疾病,當中包括心內膜炎、淋巴瘤及血栓性疾病等。若發燒時伴隨5大症狀,需提高警惕。

高燒不退未必只是感冒!恐是4大致命疾病徵兆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某些看似感冒的症狀實則可能是一場全身性免疫風暴的徵兆,並非所有發燒狀況都能透過多喝水或服用退燒藥解決。當體溫反覆飆升、經歷多次抽血檢驗卻仍無法確診病因時,可能並非發燒本身,而是其背後隱藏極深、且往往致命的病因。不明原因發燒(FUO)真正的臨床樣貌,經典定義為體溫≥38.3°C,連續≥3週,且經過至少1周完善評估後,仍無法確立診斷。

為何現在高燒更為兇險?黃軒醫生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的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每六起經實驗室確診的細菌感染案例中,就有一例對常見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此外,在2018年至2023年間所監測的病原體與抗生素組合中,超過四成呈現抗藥性上升趨勢。這意味著「打一針就退燒、吃一顆藥即痊癒」的時代正在逐漸消逝。當高燒不退且原因不明時,感染仍是元兇的機率最高,但現在的感染比十年前更善於隱匿,也更難治療。他指出以下為最常見、卻經常被忽略或延誤就醫的4大致命型原因:

 

 

發燒風險|1. 感染(約佔30% – 40%)

  • 肺外型結核:即使沒有咳嗽症狀,也可能屬於肺結節結核疾病,曾出現骨頭疼痛、腹水、腎炎、淋巴結腫大等情況,且影像檢查未必能立即判讀。
  • 心內膜炎:牙周或皮膚細菌黏附於心臟瓣膜,導致每日高低燒交替、疲倦、指甲下出現出血點。若拖延至瓣膜遭細菌侵蝕,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其治療與診斷需依賴團隊協作與嚴謹流程。
  • 肝膿瘍/克雷白氏菌:腹痛症狀不明顯,超聲波檢查難以察覺,卻可能是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甚至會轉移至眼睛、腦膜等部位。
  • 慢性病毒感染:例如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無法僅以抵抗力差簡單解釋,真正的問題在於病毒長期潛伏於體內,並反覆引發發炎症狀。

發燒風險|2. 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約佔20% – 30%)

  • 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AOSD):診斷關鍵不在單一症狀,而在於體溫曲線、皮疹與關節疼痛的整體表現。發燒常在傍晚達到高峰,而實驗室數據會顯示白血球升高、肝酵素異常,以及鐵蛋白數值飆升至數以萬計。若延誤治療,可能引發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導致多個器官功能急遽失控。
  • 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症狀包括頭痛、視力模糊,以及紅血球沉降率極度升高,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失明。
  • 結節性多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因血管發炎而導致腎臟損傷與腹部疼痛。
  •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或血管炎群組:因免疫系統失調而引發持續發燒與多重器官系統損傷。

發燒風險|3. 惡性腫瘤(約佔10–20%)

  • 淋巴瘤:即所謂的「B症狀」,包括持續發燒、夜間嚴重盜汗、以及體重減輕。
  • 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需從血球形態異常與骨髓穿刺檢查中尋找診斷線索。
  • 腫瘤壞死熱:因腫瘤組織壞死而釋放發炎物質,導致發燒如同「無形火」;診斷時常需結合影像學檢查與腫瘤標記數值相互印證。

4. 其他「非感染」熱源(約佔10%)

  • 藥物熱:使用藥物後仍然持續發燒,有時引發發燒的原因正是藥物本身。
  • 內分泌風暴:例如甲狀腺風暴、腎上腺危象。
  • 血栓性疾病:深層靜脈血栓與肺栓塞也可能引起發燒,特別是住院患者與手術後族群更需要留意。

持續高燒伴隨5大症狀速求醫 體重下降也高危

黃醫生提醒,若持續高燒並伴隨以下五大類症狀,需特別提高警覺:

  • 高燒持續且伴隨體重明顯下降
  • 夜間盜汗或睡眠中被熱醒
  • 出現肝脾腫大、皮疹、關節痛或淋巴結腫大
  • 血液檢測中鐵蛋白濃度大於10,000ng/mL
  • 體溫呈現規律性高峰,同時合併肝功能異常

高燒不能依靠單次抽血結果 建議進行4大檢查

黃醫生表示,若出現持續高燒的症狀,診斷並非依靠單次抽血即可獲得結果。他建議應進行以下四大類檢查:

1.詳細問診與病史評估

  • 仔細詢問旅遊史、動物接觸史、用藥紀錄及家族疾病史。有時一句「經常從肺結核高發生率地區往返」的陳述,其診斷價值可能勝過十份檢驗報告。

2.影像學檢查

  • 進行胸部與腹部電腦斷層掃描,以尋找隱匿性感染、腫瘤或淋巴結。
  • FDG PET/CT 是近年來的診斷利器,能在看似正常的脾臟、骨髓或血管炎病灶上顯示問題,大幅提升病因發現率與病灶定位效率。

3.驗血

  • 鐵蛋白升高:需考慮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或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
  • 血液培養:旨在偵測心內膜炎病原體。
  • 自體抗體檢測:引導診斷方向朝向自體免疫疾病。
  • 骨髓檢查:專門尋找白血病或淋巴瘤的相關線索。

4.跨專科聯合會診

一旦懷疑病因涉及免疫系統或腫瘤領域,應立即與風濕免疫科、血液腫瘤科專家會診。若錯失關鍵診斷時機,可能引發難以控制的細胞激素風暴。

資料來源:重症科醫生黃軒

延伸閱讀:預防流感必吃!6類食物增強免疫力 吃雞蛋/三文魚可減風險?喉嚨痛/咳嗽/發燒吃甚麼?

—

相關文章:

抗流感飲食|必吃8類營養增免疫抗流感 這種蔬果用油加熱煮 修復黏膜阻病菌入侵

轉季流感恐併發肺炎致死 必吃4類食物增免疫力抗流感 1種海產降重症死亡風險

男子以為患感冒頭痛險死 揭染這種傳染病 死亡率超10% 自測10大症狀+預防方法

37歲男發燒以為感冒 一求醫已腹膜癌4期兼擴散 發現5症狀時恐太遲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电子邮件 Telegram 复制链接
新闻中心
  • 网站

新闻编辑部为您带来全球华人社区的最新资讯。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及时的新闻报道,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让读者全面了解时事动态。

Keep Reading

常說1類詞語恐腦退化先兆 1原因忌常問「為甚麼」 專家教對話6招鍛鍊大腦

本地夏季流感恐延續至11月 專家籲選購快測留意1數值 提高靈敏度

彩虹餐盤護心排毒防中風 營養師解構五色蔬果營養 三餐如何搭配?

營養師教3大「回春」飲食秘訣 推介早餐餐單 一星期逆齡10歲

93歲婆婆血管年齡僅20歲 養生長壽秘訣大公開 1個洗澡習慣超有效?

本港前列腺癌新症年增逾2700宗 常吃2類食物易中招 專家教5大貼士降風險

编辑精选

上海地鐵|男子臥軌自殺獲救失手臂 自稱頭暈跌入索償百萬

16 10 月, 2025

李施嬅《再見愛人5》淚眼質問車崇健 直指復合會再次受傷 網民感不值:怎麽跟他在一起8年

16 10 月, 2025

紅磡四歲女童疑遭不恰當對待 社工陪診揭發 警列虐兒調查

16 10 月, 2025

俄安全局调查流亡前首富 指控其密谋夺权

16 10 月, 2025

扒房新意思!刁鑽部位、品種掛帥 Carna玩限量神秘牛扒 麗晶扒房推全血和牛盛宴

16 10 月, 2025

最新消息

租金持續破頂帶動 10大屋苑上月半數回報逾4厘 美孚新邨最高

16 10 月, 2025

金價創新高 金股如何揀?|李穎琳

16 10 月, 2025

柬埔寨電騙|多間公司突解散 大量中國員工深夜撤離

16 10 月, 2025
Facebook X (Twitter) TikTok Instagram
© 2025 新闻. 版权所有。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接触

在上方输入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 Esc 键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