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期創逾4年新高,今年首三季IPO集資額位居全球第一,香港競爭力排名亦躍升至全球第三,可謂一洗過去數年「金融中心遺址」的污名。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認為,本港一方面是過去數年默默耕耘,打造更佳的金融生態圈;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挑起關稅戰,為全球企業及機構投資者敲響警鐘,促使加快重新佈局中國市場,令香港再次發揮門戶角色。
記者:葉卓偉
不能把所有「雞蛋」放美國
區景麟出身於資產管理界,他說近月到過中東及歐洲與前行家、舊客戶談起,均提到特朗普為他們敲響了警鐘,除了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到美國這個籃子,更重新發現中國市場潛力,「以前他們不是不研究,但那些供應鏈不會看得這麼深入,關稅後所有板塊(研究)也由頭做起,還要做最深入的研究,出來的結果是,原來全世界都要靠中國!」
他指這些基金經理、大行投資主管發現,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國家有最完善的供應鏈、製造業鏈、先進物料製造業,加上在現今地緣政治格局下,未來科技及人工智能可能有兩套不同的國際標準,故他們必定會同時押注中美兩大市場。
他們現在的做法,不再是在美國為主的組合內將中國比重加大,而是因應未來兩套不同的科技標準,投資組合也分成兩個。在外資投資中國出現結構性轉變下,最直接的方法仍是取道香港,「因我們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除了在金融市場投資內地,越來越多公司將亞太總部遷回香港亦是例證。
跟合作夥伴做到雙贏很重要
此外,香港金融市場重新活躍起來,有賴本港各界過去數年默默耕耘,打造了更佳的金融生態圈。金發局過去數年也做了很多研究,樂見不少意見獲政府採立。他提到香港可繼續在碳交易、航運保險、人民幣離岸中心等方面下功夫,同時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運用香港金融體系服務周邊的東盟、中東、非洲,甚至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區景麟認為,跟合作夥伴做到雙贏很重要,一方面幫助這些國家發展其市場,同一時間也幫到香港。舉例沙特阿拉伯是近年成功例子,他說金發局約2年前跟沙特阿拉伯財政部的下屬的金融產業發展計劃(FSDP)合作,一同做過很多研究,現在大家看到的各項合作陸續出現,包括有ETF在相互市場掛牌,香港金管局跟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合作成立投資基金,還有一些私人企業間的合作,他說這些合作均做到兩地雙贏,而非單方面受惠。
盼中東基金來港發人幣債券
他期望接下來可吸引中東的國家主權基金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既擴大其債券投資者光譜,同時也幫助到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助香港突破人民幣產品不足的樽頸。
證券市場方面,他期望更多海外企業來港雙重上市,既可讓外企接觸到內地及國際資金,亦有助港股市場更加國際化。另外,早前有市場意見期望港股交易時間延長至24小時,區景麟指美國納斯達克已表明會推進全日24小時交易,因此延長交易時段是國際趨勢,為保持香港的競爭力,有必要進行研究。
見證30年港借內地機遇起飛
另一方面,區景麟歷任惠理集團、瀚亞投資、中銀香港等機構的高層要職,事業起步點源於1992年回港發展的決定,在30多年來見證香港憑藉內地機遇而起飛,並相信未來30年香港發展前景,將更勝過往30年。
他憶述1992年在美國公司工作,負責回港設立辦公室,當年不少人擔心1997年回歸,唱淡香港前景黯淡,看扁他很難找生意,「但1993年,一個Major turning point(重大轉捩點),青島啤酒(168)香港上市,這個就是香港開始做超級聯繫人的起點,突然間人們發覺原來我可以經香港,投資中國市場,內地公司可以在香港籌集國際資金,幫助海外發展。」
他直言,30年前中國是個很窮的國家,但香港擔任中企的集資、對外窗口已有此蓬勃發展,如今中國已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未來30年的發展機會必定更加巨大,「因為機會更加多,以前我們最主要服務中國市場,現在我們可以去服務全球的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
習近平表明堅持「一國兩制」
區景麟說更重要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訪港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表明「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確保香港的獨特角色將繼續擔當下去,即使上海、海南自貿港有長足發展,國家仍然看重香港的角色。
至於一直跟香港「叮噹馬頭」的新加坡,他說兩地過去面對相同的結構性問題,「有限的土地、有限的人力資源,他們500多萬人,我們700多萬人,做得多大呢?」,但國家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助香港突破以上結構性問題,「大灣區有9000萬人口,還有不同經濟(優勢),完全是大家互補的」。
金融破浪系列:
陳家強籲港企「一定要走出去」 特別點名東盟市場 稱特朗普反覆需保持危機感|金融破浪
老鋪黃金來港上市變「股王」 知名度大增 鋪路拓海外市場 吸納金融客
重慶綠色科企落戶香港 靠科技園拓國際客源 「僅一年已參與10次大型展覽」
DeepSeek引領港股價值重估 單季升逾15% IPO市場回暖 券商乘勢推「AI助手」
北都建大學城助解人才荒 理大料港深可互補優勢 打造「科技走廊」
中建香港引入機械人幫手 工作效率快5倍 成港轉型契機
AI熱潮引領教育界轉型 城大引入Chatbot系統 「學生如有24小時個人導師」
中電融資「走出去」引國際追捧 多渠道多工具降外匯風險 「提升對香港藍籌企業認可」
Lalamove複製中港成功模式攻海外 背靠祖國連接國際 盧家培:香港創科有得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