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新闻新闻
  • 港聞
  • 中國
  • 国际的
  • 財經
  • 地產
  • 健康
  • 娛樂
  • 生活
What's Hot

拼多多送貨驚變「死亡擱淺」?富泰邨貨物散落一地變「真·自提」 網民推斷1原因所致:真係玩自己!

9 10 月, 2025

中區超甲廈租金回穩 戴德梁行:按季微升0.6%

9 10 月, 2025

恒生私有化丨港戰後首間上市銀行 將撤上市地位 逾50年市值飆170倍

9 10 月, 2025
Facebook X (Twitter) Instagram
新闻新闻
  • 港聞
  • 中國
  • 国际的
  • 財經
  • 地產
  • 健康
  • 娛樂
  • 生活
新闻新闻
  • Home
  • Buy Now
Home » 胃酸倒流易致食道癌?專家教自測6大常見症狀 飯後最忌一姿勢
健康

胃酸倒流易致食道癌?專家教自測6大常見症狀 飯後最忌一姿勢

新闻中心由 新闻中心9 10 月, 20251 分钟阅读
LinkedIn Twitter Facebook 电子邮件 Telegram WhatsApp 复制链接
胃酸倒流易致食道癌?專家教自測6大常見症狀 飯後最忌一姿勢

胃酸倒流又稱胃食道反流症,主要是指胃液異常倒流至食道的情況。若持續出現倒流情況,有機會影響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當中成因包括食道括約肌功能失常、不良生活習慣、生活節奏緊張,及生活壓力太大等。

除藥物治療外,改善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是防止胃酸倒流或緩解其症狀的最佳方法。透過調整飲食習慣、規律作息及減少壓力,可有效減輕出現胃酸倒流的風險,提升生活質素。

胃酸倒流易致食道癌?專家教自測6大常見症狀

人體胃部與食道之間有一組稱為「下食道括約肌」的肌肉,通常處於閉合狀態,以防胃液或食物倒流至食道。進食時,這組括約肌會暫時放鬆,讓食物通過並進入胃部。此外,當釋放胃氣時,下食道括約肌也會短暫打開。然而,對於胃酸倒流患者,這組括約肌的功能可能出現異常或失調,導致胃液或食物有機會逆流至食道,引致不適症狀,當中患者會出現以下常見症狀:

  • 用餐後感到胸口灼熱疼痛(俗稱「火燒心」)
  • 上腹部疼痛
  • 牙齒酸蝕和喉炎聲沙
  • 持續咳嗽
  • 吞嚥困難
  • 出血情況

此外,由於食道黏膜非常脆弱,長期的胃酸倒流可能會導致巴洛氏食道症,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風險。

胃酸倒流有何高危因素?餐後即平躺易中招

隨著年齡增長,消化系統功能會逐漸減弱,導致胃酸倒流風險增加。此外,肥胖會使腹部壓力上升,進一步增加患上胃酸倒流的風險。懷孕婦女亦會因腹腔壓力增加和荷爾蒙變化,有機會引致胃酸倒流。

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如進食時狼吞虎嚥、每餐吃得過飽、經常進食宵夜以及用餐後立即平躺,均會增加胃酸倒流風險。而吸煙亦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引致胃酸倒流。

經常彎腰或提舉重物的人士亦會因腹部壓力增加,而導致胃酸倒流。緊張情緒和生活壓等情況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引致病發。

預防胃酸倒流5大貼士

要預防胃酸倒流,日常生活中可留意以下細節:

  • 少量多餐,避免每餐吃得過飽;
  • 避免在睡前兩至三小時內進食,並戒掉進食宵夜習慣,減低括約肌放鬆程度,及減少平躺時胃酸逆流的機會;
  • 保持健康體重,減輕腹部壓力;
  • 戒掉吸煙習慣;
  • 避免進食太多油膩食物、辛辣或酸性食物及碳酸飲料等。

胃酸倒流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並需要定期覆診,以監測病情必要時亦可考慮進行手術。儘管胃酸倒流與飲食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但部分症狀與其他疾病相似,例如心臟病或嚴重的上消化道疾病。因此,若大家身體不適而病因不明,便應及早求醫,接受專業的治療。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 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 蔡嘉敏

延伸閱讀:邊吃飯邊飲湯易胃酸倒流?營養師教10招預防火燒心 按這次序進食減風險

—

 

港女減肥狂吃3類食物 火燒心食道潰瘍 醫生揭胃酸倒流10大症狀

吃太飽易胃酸倒流?上腹痛是症狀?常做6件事增風險 專家解構成因教預防方法

解決胃酸倒流|口有酸味苦味=火燒心?何時須求醫?醫生解構症狀/治療/預防方法

胃酸倒流成因|常喝茶飲咖啡易致胃酸倒流?6類食物增風險 惡化恐變食道癌

吃飽坐著不動易胃酸倒流?4行為最傷胃!中醫推介10大養胃食物 改胃痛胃痛脹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电子邮件 Telegram 复制链接
新闻中心
  • 网站

新闻编辑部为您带来全球华人社区的最新资讯。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及时的新闻报道,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让读者全面了解时事动态。

Keep Reading

家中暗藏不育風險?盤點24種家居用品恐損生殖力 沙發床墊也上榜!

脂肪肝|1種「健康」飲品比汽水更傷肝!研究揭每日喝1罐 脂肪肝風險增60%

糖尿病|40歲女改變吃飯1習慣 2個月減7kg 逆轉糖尿病前期

低頭族2招自測頸椎病風險 醫生教每日5分鐘頸部伸展 放鬆肩頸防頸椎變形

寒露節氣2025|養生宜重防寒潤燥 中醫推介13款湯水食物 滋陰潤肺健脾胃

常吃堅果可減肥?營養師大推4款超級堅果 每日吃30克防癌降血壓

编辑精选

中區超甲廈租金回穩 戴德梁行:按季微升0.6%

9 10 月, 2025

恒生私有化丨港戰後首間上市銀行 將撤上市地位 逾50年市值飆170倍

9 10 月, 2025

新華社訪「黃岩島保護區」 發布13張照片

9 10 月, 2025

關淑怡病危丨前男友周文健聞訊震驚:佢到底咩事 曾拍拖4年罕談失聯內幕 隔空祝福關淑怡

9 10 月, 2025

周一鳴:香港將迎全運會等大型活動 警隊上下將眾志成城 確保順利舉行

9 10 月, 2025

最新消息

IMF总裁警告:不确定性成全球经济新常态

9 10 月, 2025

家中暗藏不育風險?盤點24種家居用品恐損生殖力 沙發床墊也上榜!

9 10 月, 2025

意大利直擊 法拉利Ferrari電動車底盤曝光 CEO說不是Supercar超跑!|4門5座全新車型122kWh鋰電+四馬達 逾1千匹馬力 明年上市

9 10 月, 2025
Facebook X (Twitter) TikTok Instagram
© 2025 新闻. 版权所有。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接触

在上方输入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 Esc 键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