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航運(2343)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營運數據,核心業務呈現分化走勢。小靈便型乾散貨船按期租合約對等基準的日均收入為11,680美元,按年下降15%,但較上半年回升6%;超靈便型乾散貨船日均收入則達13,410美元,按年增長10%,較上半年亦提升10%。
小靈便型船實際日均淨收入較同期現貨市場指數高出90美元,超靈便型船則低於現貨指數900美元;若與年初至今比較,兩類船型分別較現貨指數高出1,540美元和1,960美元。
由於貨運市場呈上升趨勢時現貨市場合約與航程履行之間存在時差,其表現受貨運租金於第三季度大幅上漲影響。營運活動於第三季6830營運日數中,錄得日均淨利潤750美元,以及於年初至今21020營運日數中錄得日均淨利潤720美元。
股份回購完成65% 管理層看好市場前景
在股東回報方面,公司股份回購計劃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已動用4,000萬美元回購額度中的約2,600萬美元,回購並註銷約1.09億股股份,完成目標計劃的65%,預計將於年內完成全部回購。
行政總裁Martin Fruergaard表示,儘管航運關稅政策變動帶來不確定性,但短期內幹散貨市場將受益於穩定需求增長與潛在供應中斷,有望支撐運價走強。長期而言,全球幹散貨船隊老齡化與新造船訂單受限,或形成供應端結構性緊張。
首席財務官吳志杰指出,今年以來鐵礦石、煤炭等基礎工業原料的跨區域運輸需求同比增長約8%,推動巴拿馬型船與超靈便型船運價指數穩步回升。他表示,東南亞基建項目復工、南美農產品出口旺季來臨,為區域航線帶來新增量,成為公司近期重點佈局領域。
正推動船隊綠色升級 市場需求結構性分化
在業務調整方面,公司持續推進船隊環保改造,計劃對15艘老舊船舶進行節能改造,預計改造後單船油耗可降低12%。同時新增5艘符合國際海事組織最新環保標準的新船,以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吳志杰強調,環保合規已成為航運業核心競爭力之一,透過技術升級平衡運輸效率與可持續發展,能更好滿足客戶低碳運輸需求。
展望2025至2026年,吳志杰預期全球幹散貨需求將呈現「結構性分化」態勢:煤炭與鐵礦石運量增長持續疲弱,主要受中國能源庫存充足及增加陸路進口影響;相反,次要散貨與糧食運量有望保持健康增長,其中箱板紙、鋁、氧化錳及廢鋼等次要散貨需求強勁,加上巴西預計迎來創紀錄糧食產量,將為幹散貨市場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