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項目武術,今年踏入豐收期,當中「大師兄」楊頌熹及女將沈曉榆,於8月的成都世界運動會分別奪得金牌,雙雙入選全運會遴選名單,成為港隊獎牌新希望。
現年28歲的楊頌熹,專攻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項目。今屆將是他第3次參加全運會,從早年抱學習心態出戰,到如今大熟大勇,「有信心表現勝過4年前的我。」
人們常說,心態決定境界。楊頌熹曾在上屆世界運動會出現罕有失誤,最終僅獲銅牌。他說:「那次失誤是平日不會發生的,後來歸納出原因,是自己想太多,如太渴望獎牌等,許多無形壓力令表現失準。」他領悟做好自己,全心投入,才有助發揮最佳水平,並開始針對心理狀態加強訓練,包括冥想與壓力管理,調整備戰方式,「每次比賽都是新開始,要讓一切歸零。」
近年,他在國際賽事成績穩步上揚,2023年世錦賽太極拳排名第4,去年世界太極拳錦標賽奪銀、亞錦賽雙人項目奪金,至今年亞洲盃再獲太極拳銀牌,並於8月在世界運動會武術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項目中取得金牌,成功收復失地。他形容,現時能以平和的心態,視參賽是互相交流的場地,亦視同場競技的健兒為互相學習的對象,全情享受比賽。
他亦曾歷過運動生涯的低谷,回憶數年前失落於世錦賽選拔賽,自覺努力未見成果,「曾有數月不想回到體院練習」,幸得家人、教練與體院心理醫生的勸告及開導,亦反思落選原因,終重投練習,走出今天的路。
冀全運震撼全場 展現港將實力
楊頌熹志氣不小,希望在今屆全運會「震撼全場」,獲得裁判及觀眾的認同,而不單只是名次之爭。自信滿滿的他,盼展現香港運動員的實力,讓內地觀眾多認識香港武術運動的水平。
25歲的沈曉榆是女子武術隊主力,在今年8月的世界運動會勇奪女子「長拳劍術槍術全能」金牌,9月再於世界武術錦標賽摘下女子長拳金牌,短時間內連奪兩金。踏上高峰後,她坦言更珍惜每次參賽機會。今屆二度參與全運會,她希望突破自己。
回顧上屆賽事,適逢新冠疫情,她抵埗後須隔離4周,加上膝傷未癒,未能完成整套動作。經歷未竟全功的遺憾,她今年調整訓練計劃,增加訓練難度,目標是順利完成動作,展現自身技術。她指,全運會難度分遠較國際賽高,加上國內高手如雲,微有失誤足以影響整體分數,故更需保持沉着與穩定心態,「最大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沈曉榆自6歲起習武,運動生涯歷經傷患與瓶頸。她憶述,2016年因十字韌帶斷裂一度萌生退意,當時正準備報考大學,曾考慮放棄運動員生涯,「那刻想過做回普通學生」,但最終她選擇堅持下來,「想看看自己可以走多遠。」
2023年參加世界大學運動會期間,她感覺動作停滯不前,透過觀摩選手影片與隊友討論,逐步調整練習方式,最終重拾狀態。她說:「成功沒有捷徑,都是排除萬難,一步一步走出來。」
金牌的背後,不只是運動員的汗水與堅持,也離不開整個體育體系的支持。楊頌熹與沈曉榆均表示,感謝政府多年來在體育發展上的投放,包括提升體育學院設施、提供外出參賽資源等,讓運動員能無後顧之憂、全心備戰。他們亦特別鳴謝體院各部門的幕後支援,形容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楊頌熹特別指出,現時武術隊所使用的訓練場地,在面積與場地軟硬度等規格上,均與國際賽一致,有助運動員提前適應比賽環境、提升穩定性,對表現更有信心。
沈曉榆則利用體院的按摩服務,每天艱苦訓練後放空腦袋,調節心神,為比賽保持最佳狀態。
記者:徐嘉華 、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