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連續7天發表評論為中國經濟信心喊話,昨日最新一篇強調「中國發展為世界提供的是巨大機遇,而絕非所謂『衝擊』。」有學者認為,內地經濟喜憂參半,系列評論相信旨在為本月20日開幕的四中全會「統一思想」,以便研究制訂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另有分析指中美元首月底會晤,上述評論既申明中方立場,也展示出談判的「底氣」。
▍中國組 ▍
GDP預計達140萬億人民幣
《人民日報》從9月30日起已連續7天在要聞版「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的中國經濟專論」欄目,刊登署名「鍾才文」的評論,有的篇目還發表於頭版,可見其重要性。「鍾才文」是「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的諧音縮寫。
相關新聞:上海進博會下月開幕 3200企業參展
內地當前經濟前景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中美關係持續回暖,關稅戰的影響暫未如想像般大;憂的是上半年保持較快增長,但第三季度顯露疲態,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6個月處於收縮。
就在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意見不一之際,9月30日的首篇「鍾才文」評論強調,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強大韌性和活力,GDP今年預計可達140萬億元人民幣。10月1日再發評論總結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六大要素,包括「堅持黨的領導」、「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等。
10月2日的評論直面內地經濟形勢中的分化,但強調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10月3日的評論進一步駁斥中國投資和發展已過了黃金階段的觀點,稱中國的科創、消費等領域蘊含重大機遇。
10月4日的第5篇評論重申中國宏觀政策相較於一些西方國家更加確定和可靠;10月5日的評論強調中國高度重視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昨日的第7篇評論則聚焦國際經貿,強調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踐行多邊主義,為世界提供巨大機遇,而絕非「衝擊」。
相關新聞:政治局會議:四中全會10月20日至23日舉行 制定「十五五」規劃
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將於本月20日至23日召開,議程之一是研究制訂第十五個「五年規劃」(2026至2030年)。《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分析,當前中國內外對經濟發展看法不一,部分聲音可能被視為不利於四中全會召開氛圍;《人民日報》相關評論相信旨在統一思想,引導各界認清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並提出宏觀戰略。
本月29日左右,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在南韓會晤,中美經貿高層也將展開第5輪談判。分析人士指出,官方連續發文穩定國內外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同時重申反對單邊主義、支持經濟全球化的立場,也有向美方釋放訊息的意味,「有強勁的經濟支撐,方有討價還價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