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屆立法會,4年任期快將完結,《星島》訪問多名議員,從不同視角總結任內工作。本屆議會新丁人數逾半,表現評價不一,本身是聖公會法政牧師的選委界議員管浩鳴,憑務實作風獲認同,更成為社福界「大旗手」。他說議員要有同理心及全局觀,而非博眼球,又寄語政府毋須對不同意見如臨大敵。
從政堅持「與人為善」 毋須懼怕批評
管浩鳴躋身議會前已有一定知名度,除是宗教界代表,最為人熟悉是協助台灣殺人案疑犯陳同佳。管浩鳴在議會主力跟進社福議題,任內成立「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並出任社聯主席,也有份擔任《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法案委員會成員,政治能量較一般新人高。
他表示,擔任神職人員多年,有處理教會行政事務,而聖公會一向會關心社會政策,所以「轉跑道」從政不用從頭學起。他指或許身為牧師習慣,議政時會多嘗試設身處地思考政府難處,多一點同理心,協助政府解決問題和提出建議,主張「務實議政」、以和為貴,堅持與人為善。
他相信這亦是政府重視其意見的原因——有同理心及全局觀,代表社福界發聲時,也不會百分百只考慮業界利益,要兼顧政策長遠能否持續,「政治人物要博眼球很容易的,但說話應該公道些、講道理,要有宏觀的視野才行。」他直言,現時議會市民一定沒那麼關注,「市民當然喜歡有火花、有機會『食花生』,但現在議會傾向理性討論。」
政府面對不同意見可更放心 毋須如臨大敵
行政主導下,議員監察政府力度被指不及以前,管浩鳴認為政府可對批評聲音放心一些,不用太緊張:「或許有些官員想法仍是『舊模式』,言論要滴水不漏,始終以往有少許漏洞,就會被反對派圍剿,所以發言要『遊花園』迴避重點。但愛國者議會不需要這樣,大家不是要你出醜,政府不一定要雄辯滔滔的,聽到意見覺得可行就做,做不來便解畫。」
管浩鳴又指,從政者要有政治胸懷,「從政一定會有人罵你。有時未必是對錯問題,只是大家步伐不一,不用如臨大敵。」不過他指,與其對口的勞福局沒這方面問題,局長孫玉菡非常願意和議員溝通,不會繞圈子。
近年香港政治環境劇變,當局對政治議題高度敏感,管浩鳴認為是正常現象,始終修例風波嚴重破壞政治互信,重建困難,對政府及建制派而言,很多事情仍未完全放下,「唯有寄望時間可沖淡一切。」
十年前「養貓論」正確 中央不需留情面
管浩鳴2015年政改爭議期間曾發表「養貓論」,指內地與香港好比主人與貓,家貓要乖,貓主才會給貓更多活動空間,否則會被關在籠中,言論惹來批評。十年之後,管浩鳴認為當日預判正確,「香港與內地有文化差異、有隔膜是事實,大家不至於要完全一樣,但起碼磨合拉近距離。底線之內,中央什麼都可以給你。」
他感嘆香港自2014年佔中事件後走偏,與國家越走越遠,政改遭否決;2019年激進派更大肆宣揚暴力和鼓動分離主義,民主派採取縱容態度,不予阻止甚至配合搞事,直接威脅中央對港管治,「既然都一拍兩散,中央自然不需要為你留任何情面。」
記者: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