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前途一片黯淡。 Covid 时代的封锁抑制了销售,而北京严厉的科技法规甚至吓坏了大胆的中国投资者。 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股价跌至几年来的最低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现在重新开放,科技巨头本周发布的盈利报告显示出复苏的初步迹象。 但这一财务业绩是自“零 Covid”限制结束以来首次发布,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复苏步伐的不均衡,并表明这些公司的转型虽然正在进行,但可能并不顺利。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搜索业务百度和无处不在的消息应用程序微信的所有者腾讯在今年前三个月的收入均比 2022 年同期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一年多来首次他们已经达到了那个水平。
百度的收入增长了 10%,该公司周二表示,强劲的数字广告销售一直持续到本季度。 腾讯周三将其 11% 的收入增长部分归因于数字支付的反弹,因为中国消费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枯竭之后开始再次花钱。 中国主要的视频游戏公司腾讯在冻结九个月后,去年也受益于游戏牌照限制的放宽。
周四,阿里巴巴公布营收同比增长 2%,低于分析师预期。 该公司表示,其核心在线电子商务部门和云计算部门报告的销售额下降了个位数,尽管在线购物在 3 月份开始反弹。
在北京严格监管的情况下,科技公司经历了动荡的两年。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 2020 年批评金融监管机构扼杀创新后,官方叫停了由马云创立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的公开募股。
今年 1 月,也就是中国在公众压力下突然取消其“零 Covid”限制的一个月后,中国央行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针对科技公司的运动是“基本完成”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现在希望该国的科技产业能够提供增长的生命线。 在与美国不断升级的科技竞争的刺激下,中国急于让陷入困境的巨头起死回生。
“对他们来说,政策方面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北京数据分析公司 TH Data Capital 的创始人田侯说。 “政府现在想利用这些互联网公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行创新,赶上美国。”
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第一季度业绩的最初反应平平。 百度和腾讯的股价本周在香港基本持平,但自 10 月以来均出现上涨。 阿里巴巴股价周五下跌约 6%,但本周下跌约 2%。
这些公司的命运仍将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 地方政府是 背负债务. 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增长的刺激因素, 溅射. 中国国家统计局 4 月份发布的数据让分析人士感到失望:中国人在食品上的支出增加了,但似乎避开了化妆品和汽车等物品。 青年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 20.4%。
全球房地产和投资咨询公司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Bruce Pang 表示:“人们外出度假,但与大流行前的水平相比,他们的支出有所减少。” “他们很谨慎,因为他们对工作前景和未来收入来源信心不足。”
阿里巴巴正在进行大修。 它在 3 月份宣布重组,将公司拆分为 六个单元. 本周,它宣布剥离其重要的云部门,该公司表示将在 12 个月内完成剥离,为公开上市做准备。
这家电子商务巨头还表示,在一系列监管调查阻碍了许多有前途的科技公司上市之后,它正在探索为其杂货连锁店和物流部门进行公开募股。
作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企业帝国之一,阿里巴巴的解体展示了科技行业正在重新评估的程度。 多年来,随着数百万中国人上网,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壮大。 最近,这种迁移已经达到了顶峰,各家公司都在激烈地争夺同样的客户。
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都希望向投资者讲述一个新故事,其中一家与 人工智能,新技术基础服务,如 ChatGPT,有望取代旧的经营方式。
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也将担任阿里巴巴即将独立的云部门的首席执行官,他将人工智能描述为一种将“重塑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技术。
这些公司希望对人工智能的投资能够为其云计算部门带来回报,云计算部门是一种支持人工智能服务的技术。 百度表示,其人工智能云部门上个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今年,百度和阿里巴巴推出了类似于 ChatGPT 的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由硅谷研究实验室 OpenAI 开发。 百度表示,在中国网络空间监管机构发布后,它已请求批准批准 准则 4 月份的 AI 系统。
腾讯在其 AI 模型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该公司周三表示,团队正在计划新的 AI 产品,但并未详细说明。
这些公司将人工智能服务的重点放在企业或企业上——部分原因是具有广泛吸引力的聊天机器人可能会破坏中国对信息的坚定控制。 阿里巴巴和百度均表示,已有超过 10 万家企业排队试用其人工智能产品。
阿里、百度、腾讯都在困难时期进行改造。 北京对经济的控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格。 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使中国公司无法获得开发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所必需的一些尖端微芯片。 分析人士表示,利润丰厚的国内客户群——中国国有企业——正在摒弃私有云计算供应商,转而支持政府支持的替代方案。
最近,美国官员呼吁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阿里巴巴等中国云服务提供商进行审查。 阿里巴巴周四表示,其云业务上个季度出现下滑,部分原因是一个主要客户出于“非产品原因”退出了其国际服务。
中国和国外的这些困难让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因为他们知道互联网公司不太可能恢复到十年前的增长率。 其他人则认为他们值得再看一眼。
“我建议忘记过去,”资产管理公司凯基亚洲驻香港的投资策略主管 Kenny Wen 说。 “现在他们回来了,我们看到了逐渐改善。 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新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