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建设 中国天宫空间站 本周继续顺利进行,实验室模块问天的发射和对接。 该实验室的安装推进了轨道上第二个前哨的进展,人类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中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计划运营新天宫站至少十年,邀请其他国家参与。 天宫比老化的国际空间站要小,根据美国宇航局目前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将于 2030 年退役,尽管俄罗斯给出了相互矛盾的迹象,表明它将继续参与多长时间。
但与中国较早的两次太空任务一样, 周日的发射产生了一个 23 吨的助推器阶段 来自绕地球运行的长征五号乙火箭。 助推器是中国最强大火箭的一部分,预计将在未来一天落回地球,没有人确切知道它将降落在哪里。
中国缺乏任何方法来引导助推器下降,这使得碎片可能会落入人口稠密的地区,从而在地面上造成财产损失、伤害甚至死亡,这令人不安。
火箭什么时候下来?
截至周五下午,航空航天公司是一家从事研究和分析(包括追踪太空碎片)的非营利组织,预计将于东部时间周六下午 2 点 16 分在印度洋上空重新进入。
但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可能需要五个小时——而且由于助推器只需要 1.5 小时就可以绕地球一圈,重新进入点仍可能发生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
虽然中国的航天机构 提供关于轨道路径的公共数据 对于火箭体,他们并没有预测它会在何时何地重新进入。 他们在周六之前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火箭对地面上的任何人构成多大风险?
如果您在芝加哥或北纬 41.5 度以上的任何其他地方,或在南极洲或南美洲南端,南纬 41.5 度以下,您是绝对安全的。
在预计助推器重新进入期间,周六的轨迹也不会经过欧洲或北非的大部分地区。
即使你住在火箭会经过的地方,你也有更好的机会 赢得超级百万彩票 而不是被落下的火箭碎片击中。
但是,某人受伤的累积风险比专家所希望的要高。 (有人会赢得超级百万;几乎肯定不会是你。)
“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航空航天公司的空间碎片专家 Ted Muelhaupt 说。 “中国人不应该这样做。”
但他补充说,“这不是恐慌的原因。 任何人都不应该戴着橄榄球头盔四处走动,以防太空碎片坠落。”
助推器带来的确切风险很难估计,因为火箭设计的细节会影响有多少碎片在重新进入并到达地面后幸存下来。
中国的航天机构没有提供这些细节,也没有公布他们对风险的估计。 但他们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风险,押注少量发射的危险不足以证明改变火箭运行方式的成本是合理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天发射大型火箭和卫星的组织都采取了预防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太空碎片不会落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有时,它仍然会发生,例如 2021 年 SpaceX Falcon 9 火箭的第二级发生故障 阻止其引擎将其引导至安全再入. 碎片落在 华盛顿市中心的一个农场. 那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4 吨重的猎鹰 9 号第二级比 23 吨重的长征五号 B 助推器小得多。
2003 年,当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 当它重新进入大气层时,碎片散落在德克萨斯州东部和路易斯安那州南部。 从哥伦比亚回收了近 85,000 磅的碎片; 没有任何碎片造成任何伤害。
长征五号乙对于现代火箭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中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控制这么大的东西的重返。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么大的火箭呢?
大多数大型火箭有两个或更多级。 第一级是火箭的最大部分,通常在发射后几分钟就坠落而不会到达轨道。 这样,它会下降到哪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原因是位于大西洋附近,火箭的第一级落下。)
而设计用于提升天宫模块的长征五号乙则不同。 中国官员将助推器称为第二级,试图与坠毁在华盛顿州上空的猎鹰 9 号第二级相提并论。 但长征五号乙没有第二阶段。 在升空时点燃的大型中央助推器伴随着有效载荷一直到轨道,而中国人没有设计任何方法将助推器从轨道上带回。 (四个绑带式助推器在发射过程中确实会无害地掉落。)
助推器的发动机并非旨在重新启动,因此不能用于将助推器引导回大气层。 火箭的设计者本可以为这项任务结合推进器,但它们会增加重量和复杂性。
在星期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采用特殊技术设计,虽然他没有具体说明是哪种。 他补充说,在重新进入大气层时,其绝大多数组件会燃烧。
“这个过程对航空活动或地面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极低,”他说。
李友贡献了研究。